织金县后寨乡:“菇”且丰收 富民一方

2023-08-28 21:55:03来源:当代先锋网

入夏以来,织金县后寨乡2000多亩食用菌陆续迎来丰收,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忙着采摘、销售。“今年的香菇市场行情较好,我们预计能盈利500多万元。”后寨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、乡合作联社理事长安进高兴地说。

迎着凉爽的山风爬坡过岭,记者跟随安进一行来到后寨乡路寨河村,起伏的山峦上翠色蔓延,郁郁葱葱的森林把村庄包裹得甚为严实。山间坝子里,90多个大棚错落分布,采摘香菇的群众进进出出。

“像这种就是品质最好的一等菇,再不采摘的话,等它长到‘开花’了就不好了,价格就会大打折扣……”走进棚内,路寨河村党支部书记杨进龙热情地介绍起香菇的种收事宜。经过数年发展,该村香菇产业已带动20余人稳定就业增收。


(资料图)

大棚的旁边有一个冷库,尽管骄阳炙烤着大地,但走进库内却冷得人发抖。工人们把一箱箱新采收的香菇搬进这里分拣、存储,再销往四面八方。“现在我们有菌棒加工厂、冷库,实现了从菌棒生产、技术服务到采摘销售‘一条龙’,算是掌握了整个香菇产业链。”杨进龙说,今年已经有不少商家网上下单,他们都是及时发货。

在位于三家寨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内,160多个大棚包围着菌棒加工厂,工人们正忙着把一筐筐香菇搬运上车。“大家抓紧,采收完这批后我们接着进行第二轮生产。采的时候要注意,还没长大的小菇不要采。”大棚内,后寨乡合作联社技术指导周先有一边采菇,一边提醒大家。

村民唐玉凤常年在产业基地务工,家门口就能增收补贴家用。“从制种、上架到采收,只要有活我都干。一年到头只要不懒,挣个一两万块钱还是可以的。”

乡村振兴重在产业,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。后寨乡平均海拔1800米,年平均气温16℃,森林覆盖率达68%,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中,该乡按照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家庭经营、抱团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以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为“引擎”,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群众为主体、以农场为单元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子。

“随着织金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,大家对菌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,我们抓住契机突破菌棒大规模生产的‘瓶颈’。”安进指着三家寨村的菌棒生产车间告诉记者,这是目前织金县最大的食用菌菌棒(袋)生产基地,不但满足了后寨乡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求,也为周边其他乡镇源源不断提供菌种。

据了解,近年来后寨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班长的食用菌种植专班,聘请农技专家任技术员,全力推进产业发展。在破解资金难题方面,该乡积极创新5年衔接期奖补激励政策,通过与银行对接并报织金县委组织部同意,把乡农商行行长明确为乡村振兴的“金融书记”,打通政府、银行和农户之间的资金通道,按照“银行低息放贷、政府贴息补助、农户风险自担”的原则在织金县首次推出乡村振兴“产业贷”,解决群众想干而无钱干的问题。

“小香菇做成大产业,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。”安进说,该乡香菇产业已培育家庭农场18个、种植大户147户,带动群众500多人就业,年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

编辑 谢朝政

二审 顾野灵

三审 李凯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驻尼日尔大使应继续留在尼日尔
下一篇:最后一页